历代作品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虞世南孔子庙堂碑.pdf
《孔子庙堂碑》,又称《夫子庙堂碑》,虞世南撰并书,相王李旦书额。唐太宗贞观七年(六三三)立。碑文记载了唐高祖李渊于武德九年(六二六)立孔子第三十三代孙孔德伦为褒圣侯及重修孔庙事迹。相传此碑仅在贞观年间拓得数十本赐近臣,旋石毁于火。武周长安三年(七〇三),武后命相王李旦重刻并书碑额,后亦遭火焚毁。之后仍有重刻,现存仅二:一是宋初王彦超重刻,碑在陕西西安,俗称“陕本”“陕西本”或“西庙堂”,三十五行,
赵孟 行书集字吉语诗词(节庆挥毫宝典).pdf
“节庆挥毫宝典”系列以春节、端午节、儿童节、重阳节、国庆节、中秋节为主题,集名家名帖之字,一家一帖集成一书,幅式参考涵盖了团扇、对联、斗方、中堂、条幅等,其内容又以类相从编排,不仅从形式到内容上有力地保证了全书的一致性与连贯性,更便于读者有针对性地、分门别类地欣赏、临摹、创作之用。《赵孟頫行书集字吉语诗词》是此系列中的一本。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古隶(二).pdf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古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张旭《古诗四帖》(中国法帖珍赏).pdf
《古诗四帖》为唐代张旭创作的书法作品。《宣和书谱》《续书画题跋记》《式古堂书画汇考》等均有著录。通篇笔画丰满,绝无纤弱浮滑之笔。行文跌宕起伏,动静交错,满纸如云烟缭绕,实乃草书颠峰之篇。《张旭〈古诗四帖〉》选取原作画心部分,前有出版说明,后有繁体释文(断句)以便学书者对照学习。经折装的装帧形式则可以最大程度地呈现原帖的风貌。
许道宁渔父图 翟院深雪山归猎图(中国绘画名品).pdf
《中国绘画名品》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继《中国书法名品》后的又一以中国美术史中经典作品为主体的系列丛书,本丛书选取了自魏晋至清末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单幅作品、同画家的作品、同主题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等为个体,预计出版100本。每本均由整幅拉页及分段赏析两部分组成,在分段赏析部分通过文字导读,将绘画中所呈现的情节、技法及绘画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历史、文化涵意展现给读者。在行文上分为整图拉页、综述、作者介绍、辑
中国法帖珍赏·苏轼洞庭中山二赋.pdf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自撰并书,白麻纸七纸接装,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洞庭春色赋》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中山松醪赋》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共计六百八十四字,为苏轼所见其传世墨迹字数最多者。前者作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冬,后者作于元祐八年(1093),为苏轼晚年所作。
馬王堆漢墓帛書書法(一) 簡帛書法大系.pdf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汉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国法帖珍赏).pdf
《真草千字文》,真草二体,是智永传世代表作,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留传千古的名迹。传智永曾写千字文八百本,散于世间,江东诸寺各施一本。现传世的有墨迹、刻本两种。本书所选墨迹本为日本所藏,计202行,每行10字,原为谷铁臣旧藏,后归小川为次郎。后有杨守敬、内藤湖南所写两跋。本书取经折装影印,原色原大,可窥原作精神。
历代名碑名帖集字古文系列 米芾行书集字古文名篇.pdf
《历代名碑名帖集字古文系列》是一套以历代经典碑帖为基础,通过集字完成的书法教育临摹丛书。该系列以王羲之《兰亭序》、陶渊明《桃花源记》、刘禹锡《陋室铭》、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曾巩《墨池记》、张岱《湖心亭看雪》及《心经》为主题内容,以集字组合的形式向广大书法爱好者展示了历代名碑名帖在经典名篇的形象,为广大书法、碑帖爱好者和专业书法家学习临摹创作提供便利,对于书法学习创作鉴赏都有很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