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作品

中国绘画名品·吴昌硕绘画名品.pdf

中国绘画名品》为上海书画出版社继《中国书法名品》后的又一以中国美术史中经典作品为主体的系列丛书,本丛书选取了自魏晋至清末的经典绘画作品,以单幅作品、同画家的作品、同主题的作品、同题材的作品等为个体,预计出版100本。每本均由整幅拉页及分段赏析两部分组成,在分段赏析部分通过文字导读,将绘画中所呈现的情节、技法及绘画背后所蕴含的艺术、历史、文化涵意展现给读者。在行文上分为整图拉页、综述、作者介绍、辑封

玉篆楼藏书画集.pdf

  方介堪,原名文渠,字溥如,后改名岩,字介堪,以字行,别号玉篆楼主。工书,能画,尤善篆刻,是著名的篆刻大师。在他的学习、工作、生活中,他与赵叔孺、丁辅之、王福庵、刘海粟、张大千等名家交往,书画酬唱。这些作品他都收藏他玉篆楼。今天,他的儿子方广强这些书画作品整理后集结成册。本书分为三个部分:翰墨留馨、名家唱和、八秩颂寿,分别包括了方介堪先生自己的书画作品

玉篆楼藏信札集.pdf

  本书是方介堪美术馆系列丛书的一部,涵盖了方介堪先生行艺经年与诸多金石、书画同好的往来信札。这些近现代书画名人的亲笔手书,不仅反映了方先生与赵叔孺、褚德彝、叶叶洲、易大庵等人的亲密交谊,更有部分经历了战争的散佚与复归,是珍贵的现当代艺术史研究文献。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古隶(一).pdf

《简帛书法大系:马王堆汉墓帛书书法·汉隶》系马王堆汉墓帛书精选之书法字帖。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芙蓉区东郊马王堆乡。马王堆汉墓于1972年—1974年先后进行过3次考古发掘,发现三座西汉古墓。其中二号墓是汉初长沙丞相轪侯利苍,一号墓是利苍妻,三号墓是利苍之子。墓葬共计出土包括一具保存完好女尸、棺椁、丝织品、帛书、帛画、漆器、中草药等在内的文物3000余件,是新中国成立后最为重要的考古发现。

唐贤小楷(历代小楷名作选刊).pdf

文字的产生,最初是源于实用目的,而非出于审美需要,然而对美的追求似乎又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这种天性在汉字书写上体现得尤为突出。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早期成熟文字--甲骨文,已经表现出相当的审美意蕴,其后的金文更以其丰富的造型手法,达到了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高度。其间不乏气象宏大、雄伟丰瞻的作品,但尺寸并不大。近世出土的秦漠简牍数量相当可观,艺术水准颇高,也多以小字为主。其后,书法的审美性,逐渐被发掘,

中国法帖珍赏·苏轼洞庭中山二赋.pdf

《洞庭春色赋》与《中山松醪赋》均为苏轼自撰并书,白麻纸七纸接装,纵28.3厘米,横306.3厘米,现藏吉林省博物馆。《洞庭春色赋》行书三十二行,二百八十七字;《中山松醪赋》行书三十五行,三百十二字;又有自题十行,八十五字,共计六百八十四字,为苏轼所见其传世墨迹字数最多者。前者作于北宋元祐六年(1091)冬,后者作于元祐八年(1093),为苏轼晚年所作。

褚遂良楷书集字春联(春联挥毫必备).pdf

 书写春联是中国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独特的文化承载着千百年来华夏子孙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盼,因此写春联贴春联成为中国人新年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项活动。我们从众多书法爱好者写春联的实际需求出发,组织各方力量,编写了这套“春联挥毫必备系列”丛书,以历代书法大家的经典书法作品作为蓝本,集字而成,内容丰富,雅俗共赏。此册集字选自褚遂良楷书,是“春联挥毫必备”之一。

轻松学中国画技法丛书 菊花.pdf

为配合广大书画爱好者学习中国画的需求,我社组织编写朵云轩国画技法新编丛书,此套中国画技法图书分为燕雀、虾蟹、鹰鹫、鲤鱼、牡丹、荷花、梅花、兰花、菊花、墨竹等10种。内容丰富,技法演示简单易学。不仅有花鸟画技法的步骤演示,更有笔墨、形体动态的表现,配以名家点评赏析,使初学者逐步掌握中国花鸟画的入门技法。学习中国画,学会掌握用笔墨来表现对象的方法和能力。这是一套简单易学,非常实用的技法图书,可给广大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