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

茧缕轻钩(中国人物画通鉴).pdf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发展史,领略其伦理教化、体道言志之类绘画功能观的流行变易,以及主题、风格、形式技法、美学趣味等等艺术要素和艺术呈现方式的错综延迁,并对人物画在古往今来各种时空条件下不断嬗变着的社会关系作一巡视,是《中国人物画通鉴》的基本宗旨。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按发展时序分为十册,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中国人物画通鉴:茧缕轻钩》为第四册由

中国现代艺术史.pdf

本书探讨了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艺术发展历程。在深入探究当代艺术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作者试图正本清源,以20世纪百年为维度,上溯1840年以来的近代历史背景,下启新世纪多元的当代艺术百态,从中国社会进入现代化进程的大时代背景入手,探究百年中国本土艺术在多元杂糅、中西互通的情境下如何从被动走向主动,从单一走向多元,从前现代走向现代的进程。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中国书法理论史.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修订本).pdf

《中国书学技法评注》初版于1991年,2002年再版,累计印量达数万册,广受读者欢迎。此次修订出版,相信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当今读者的需要。修订本大体上保持原版面貌,除改正原版中的一些文字讹误外,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查检文献版本,标明选文出处;(二)删去个别完全重复的段落;(三)改换个别例图。 孔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纂辑文献遗产,选评历代文章,以见一家之言,是中国传统著述的重要

顾炎武书法研究.pdf

顾炎武,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经学家、史地学家和音韵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 “三大儒”。在书法方面,顾炎武既是“帖学”的实践者,又是“碑学”的考证者。本书的作者钩沉史籍,对顾氏的访碑活动、书学来源、书学思想、书家交游、传世书迹,均一一梳理考论,并对其传世作品进行了品评,为后人研究顾炎武打下了充分的基础。

当代书法评价体系建设.pdf

本书为第一部系统研究书法评价的学术专著,由16位作者历时三年完成,约三十万字。本书为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重点科研项目。由陈振濂主编,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书法篆刻专业委员会理论家及相关专家组成精干的写作团队。全书正文分《评判》《评估》《评审》《评论》四大部分,各有章节。以艺术学理论为根基,对“书法评价体系” 进行立体的展开,强调思辨性,是书法艺术理论思想建设方面近三十年来的又一力作。为打造有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