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与艺术史研究

视觉的震撼---西方现代绘画简史.pdf

本书是一部简要介绍西方现代绘画历史的小书,兼具专业性与普及性。全书分为五章,详细梳理和评述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脉络和成就。全书图文并茂,既历数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背景、重大事件、流派以及代表的艺术家,也高度重视艺术家的风格、语言和形式背后的历史语境,使读者能够较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绘画的发展阶段及其特色。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现代画家批评.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陶瓷修补术的文化史.pdf

本书尝试从文化史的观点省思历史上陶瓷修补术诸面向。既观察了清代宫廷陶瓷修补改装情况,以及乾隆皇帝对于缺损陶瓷的对应态度和补修理念,也讨论了十七、十八世纪欧洲人针对中国陶瓷的金工镶饰和改装。在广泛搜集亚洲和欧洲锔钉补修术案例的基础之上,评估了区域间影响交流的可能途径。另外,还着重讨论日本史上所谓呼继、烧继和金缮技艺的源流及其对残缺美的赏鉴风情。

姜寿田书画理论文集-学术与思想.pdf

作者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介入书学研究,曾编纂《先秦两汉成语纂诂》。1994年参与陈振濂主编《书法学》修订,并撰写完成《中国书法理论史》。1997年前后转向书法理论批评、美术史、美术批评。同时,开始关注新儒学、西方哲学、美学及艺术史理论。在书学研究中尝试运用艺术史与观念史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写作。文集共包括《中国书法理论史》《当代国画流派地域风格史》《现代书法家批评》《现代画家批评》《学术与思想:

跨越两国的审美:日本和中国汉唐时期的文化交流.pdf

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便已开始,至今仍保持着友好交往。历史文物作为历史发展的痕迹,见证了中日两国的文明演进和不可磨灭的相互影响。作为日本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奈良拥有众多古寺神社和历史文物,享有“社寺之都”的称号,被日本国民视为“精神故乡”。2022年系中日两国邦交正常化50周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在日本奈良县政府的支持下,以橿原考古所出土的与中国相关的100余件

传神阿堵(中国人物画通鉴).pdf

纵观数千年的中国人物画发展史,领略其伦理教化、体道言志之类绘画功能观的流行变易,以及主题、风格、形式技法、美学趣味等等艺术要素和艺术呈现方式的错综延迁,并对人物画在古往今来各种时空条件下不断嬗变着的社会关系作一巡视,是《中国人物画通鉴》的基本宗旨。它以史论交互、点面结合、图文应对的叙述方式,按发展时序分为十册,尽可能丰富系统并且深入浅出地呈现中国人物画史全貌。《传神阿堵》为第二册,从各个角度论述

傅申中国书画鉴定论著全编·元代皇室书画收藏史略.pdf

本书为傅申先生书画鉴定的专史研究论著,聚焦元代皇室的书画收藏史。全书共分为“女收藏家皇姊大长公主”“元文宗与奎章阁”“宣文阁与端本堂”“秘书监及其他”四部分,梳理了具有代表性的元代皇室藏品与官印,以及从事书画鉴定的专门机构和主要官员。这对于元代的书画史研究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梦云:薰衣草采风札记 金国明油画集.pdf

本书分上下册,上册收录画家游历各国的水彩写生作品92幅,并附有采风札记四万余字,记录画家生活、采风的乐趣,其中水彩写生可供美术爱好者欣赏参考。下册收录一畳2005年以来的油画作品二百件,以梦云系列油画为主题,诠释画家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mp3

此稿为我社自主策划的选题“艺术的金枝玉叶”系列之一种,作者李树波出身记者,文字功底好,叙事节奏好,结构紧凑不拖沓。本系列打破常规艺术史的书写方式,以趣味为框架,运用大量的图文讲述历史上的艺术作品。《西方绘画》以时间为线,借“故事”为载体讲述,西方艺术背后的历史,旨在讲述大历史主干以外的“细枝末节”来还原艺术“现场”。语言轻松诙谐、标题吸睛、文字紧凑是此本稿件的一大特色,符合“金枝玉叶”这一系列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