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理论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pdf

《宋词流派的美学研究》是陈振濂教授在在书法教学研究的间隙撰写的关于宋词流派的美学的研究全书以八个章节用发散的思维从宋词流派的产生,流派的划分、比较,以及从词的生成与发展的纵向和词形式的技巧和创作的横向等多个方面剖析宋词的流派美。作者不为传统宋词流派划分思维拘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多方引证。本书对宋词流派美学的分析全面彻底,对今天的宋词研究有很高的借鉴指导意义。

形式与结构的变奏 方闻风格理论初探.pdf

《形式与结构的变奏:方闻风格理论初探》原系董少校的博士毕业论文,主要研究方闻风格理论。方闻(1930—2018)是一位杰出的美籍华裔艺术史家,他出生于上海。早年就读于交通大学,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任教于此直至退休,致力于中国艺术史研究,并推动美国两所博物馆的中国艺术品收藏。他借鉴西方艺术史研究方法,将形式结构分析引入中国古代绘画研究之中,取得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形成了富有阐释力的风格理

空间诗学导论.pdf

“空间诗学”作为一种新的分析视角,对已经成为常识的诗的美学定性,进行了一次学理上的彻底颠覆。作者借助于比较诗学刚刚兴起的1986年之际,从“诗的时空观”开始,讨论了“符号:人心营构之象”、意象空间、诗律;逐渐落脚到“诗的造型表现”“形式极限”。其中涉及庞德作为人物角色、汉字之形、句式关系、“再造想象”,结构主义文学、“内形式”、十四行诗与律诗、日本和歌俳句、声与义、画面感、线条与色彩肌理质感、“预

近现代长三角美术教育资源保护与利用.pdf

近现代长三角地区美术教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不仅培养了大批的艺术人才,还留下了丰富的美术教育遗产。如何保护和利用这笔遗产既涉及相关学校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也事关所在地区文化艺术的良性发展。将丰厚的美术教育遗产转化为提升区域美术教育与社会文化发展的艺术资源,是研究与保护这些美术教育遗产的价值与意义所在。 本书作者在历史研究与现实调研的基础上,从美术教育历史、美术教育遗产、美术教育资源转化三大方面探索。

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核心思想体系.pdf

本书聚焦“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学术命题,从学院派运动的缘起、理论依据与方法论、发展情况总结、内部剖析与外部环境分析等五个角度出发,层层切入剖析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的合理性,也试图思考、检验“学院派书法”出现的必然性。还收入了一些涉及“学院派书法”的争论、辩论以及讨论中双方观点交锋的文字和最新研究成果,以还原“学院派书法创作模式”发展过程中来自不同背景、持不同观点的艺术家和理论家的思考。本书不仅

艺术100 中国字.pdf

该书是上海书画社第二编辑室策划的《艺术一百度》系列丛书之一。作者从漫长的中国艺术史中,在浩如烟海的艺术案例中,以绘画、书法、建筑及石刻、园林为分类,总共选取了100例最具代表性和知名度的艺术作品进行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点。该书以图文对照的直观方式,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中国传统艺术,以点带面的地勾画出了艺术史演进的线索,让读者在轻松愉快的阅读过程中,达到对艺术史的宏观把握。正是如此,这本书也可以叫"中国艺

中国美术研究丛书·海派绘画史.pdf

《海派绘画史》为“中国书画研究丛书”的第一本,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历史文化研究所的最新学术成果之一。整部书稿40万字左右,168幅图版,设8大章节。在文本体例上,正文和注释两大部分特色鲜明,相得益彰。此专著跳脱单纯的绘画史称述,立足社会史和人文史,以独特的角度和立场第一次对海派绘画做了最完整的梳理和论述,同时补充、完善、厘清了多条线索和人物事件史料,为研究中国美术变迁提供了其物质文化史、视觉形态史和

楷书基础知识.pdf

本书《书法知识丛书--楷书基础知识》是《书法知识丛书》的其中一本。《书法知识丛书》着眼书法基础知识的普及而精心策划的一套图文并茂、简洁易懂的知识性丛书。通过介绍楷书、行书、草书、隶书、篆书五种书体的生成发展,并对每个历史时期的风格演变,依次叙述,以供书法爱好者与初学者置身源头,顺流而下,驰骋观赏。对书法的发展演化历程,可以窥其大要,理解文字源流与书法艺术的概貌,从而引起研究书法史的兴趣,促进书法学

陈振濂学术著作集·日本书法史.pdf

随着中日文化交流兴盛,中日书法家互动活动日趋频繁,使我们需要更多了解日本书法史的活动,《日本书法史》为陈振濂教授编著,全书从日本书法史、日本书法理论史、日本书法教育学等三个方面,涉及古代以及近现代日本书法发展的多方面,是了解日本书法发展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