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

西藏植物志. 第二卷.pdf

本志是青藏高原科学考察丛书之一,记载我国西藏产的维管植物,其中包括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共分五卷出版。本卷记载被子植物从睡莲科到豆科,共21科232属1332种。对科、属、种的名称、形态、产地、分布等均作了记述,并附有部分种类的形态图。

西藏真菌.pdf

1966—1979年,中国科学院组织了多次西藏科学考察,在西藏的广大地区进行了广泛的采集和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真菌标本和资料。经过整理和鉴定,初步统计,共76科、271属、880余种。其中不少真菌可供食用和入药,不少毒菌,可提供有关方面研究和利用,不少与林木是有菌根关系的菌种,还有

西藏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战略研究.pdf

本书从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分析了西藏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存在的机会、威胁、优势和劣势;利用SWOT分析,确定了西藏发展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战略目标,即支持引导型战略,并从人才战略、孵化园战略、软件本地化战略、产业信息化战略和云计算平台战略五个方面提出了战略实施的具体内

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昆虫.pdf

本书是对西藏南迦巴瓦峰地区昆虫考察所得的标本进行鉴定研究的总结。所记载的昆虫种类中有8个新属、144个新种或新亚种。

西藏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pdf

本书分西藏的两栖类、蜥蜴、蛇类三个部分,记述已知西藏的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104种和亚种,其中两栖类50种17属6科2目、爬行类64种38属7科1目。

西藏阿里地区阿汝冰崩科学考察研究报告.pdf

本书通过野外考察数据和遥感影像资料,对2016年7月和9月发生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两次阿汝冰川冰崩事件进行了考察研究,阐明了冰崩的基本特征,分析了冰崩发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冰崩科学预警的构架计划。本书还详细介绍了目前冰崩的研究方法,阿汝冰崩实地考察过程,新方法、新技术(地震仪和连续GPS)在冰川监测中的应用等。本报告共分8章,内容翔实,图文并茂,并附有科考日志。

西藏山巅宫堡的变迁——桑珠孜宗宫的复生及宗山博物馆设计.pdf

本书从宗山与宗宫的历史渊源入手,以缜密的人类学调查为基础,探索藏传佛教宗教建筑的保护与复建。桑珠孜宗堡为上海市援藏目,由当地文化管理及社会团体共同参与,同济大学提供设计成果,四川和西藏工程单位联手协作,弘扬了西藏历史文化的共同奉献结果。本书对桑珠孜宗堡项目的历史渊源及复原策略、建筑实施方案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西藏野生兰科植物.pdf

本书在西藏农牧学院西藏兰科植物资源研究中心(The Orchid Conservation Center of Tibet, OCCT)团队成员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系统整理了西藏兰科植物资源,共统计到116属491种,其中正文收录了110属410种,包括中国新记录21种,西藏新记录69种。书中以APG IV分类系统以及《中国植物志》英文版为参照对兰科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每种兰科植物都配以形态特征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