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历史

青岛开埠初期的建筑(1897~1914).pdf

本书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档案馆、青岛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组织翻译,作为青岛老城区申报世界遗产的基础研究成果。该书内容系德国学者林德的博士论文,系统研究了青岛开埠初期(1897~1914)的城市发展和建筑设计,包括开埠初期的主要分区,不同时期的行政管理建筑、学校建筑、军事建筑、公务住宅,私有建筑中的住宅、商业建筑、教会建筑建设和设计特色,是目前关于青岛开埠初期城市要建筑研究最为详尽的报告,对于青

真伪之问:何谓真正的遗产保护.pdf

什么使城市遗产,怎样做才算是真正的城市遗产保护,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下城市文化遗产被损毁事件时有发生的今天,对以上问题通识性的正确认知成为当务之急。本书采用正文阐述+附文科普相关知识的形式,图文并茂,通过对保护意义的挖掘、保护误区的例举、实例真伪的分析、保护方法的探讨,以解答“城市遗产保护的真伪之问”,让公众建立起分辨好坏与真假的眼光,正确对待和更好传承我国的优秀历史文化遗存。此外,本书通过对国内建

华北传统单檐歇山建筑大木结构体系演变.pdf

以木结构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建筑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文明的重要象征。木结构古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的主体,歇山顶建筑无论技术难度和形式的艺术成就都具有代表性。中国的北方地区,尤其山西、河南、河北一带是我国木结构古建筑留存最多的地区,这些遗留的早期建筑(唐至宋金)和明清官式建筑无疑为我们研究北方歇山建筑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实例参考,以此作为参照与存世的古代建筑典籍《营造法式》《工程做法

金瓶梅建筑研究.pdf

本书是以专业视角对小说《金瓶梅》中建筑内容进行系统研究的学术专著。通过叙事学等相关理论,结合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意图特征,提出其文本可作为研究素材的依据,以及基于该小说的特殊性而存在的研究必要。在此基础上,以小说文本为依据,参照相关的史籍文献,系统分析了小说中的城市、宅院、花园等空间构成,并从专业角度对于当时的建筑经济状况以及娼妓的生活经营空间等进行探讨。本书最后一部分,在物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深入

建极绥猷:北京历史文化价值与名城保护.pdf

“建极绥猷” ,高悬在故宫太和殿上的乾隆御笔匾,语出十三经《尚书》所记“建用皇极”“克绥厥猷惟后”。在农耕文明时代,对农业时间的掌握关系着社稷安危。谁能够告诉人民时间,谁就提供了一种生死攸关的公共服务,也就因此获得了权力,得以推行教化之治。本书作者首次发现并揭示了明清北京城子午卯酉时空格局之中央,太和殿高悬“建极绥猷”,见证了支撑人类在东亚地区独立起源的农业文化与文明持续不间断发展的最具基础性的知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二辑):建筑记忆与多元化历史.pdf

本书汇集了30余篇建筑口述史采访记录。包括:陈式桐先生谈三门峡市早期建设;戴复东院士谈杭州华侨饭店设计竞赛与四平大楼项目;关肇邺院士谈建筑创作与建筑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刘佐鸿先生谈长江轮舾装设计、“五七钢铁连”、同济设计院几项制度改革;童勤华先生谈同济大学早期建筑设计教学;彭一刚院士谈城市景观风貌及规划建设;陈伯超教授谈改革开放体会及对地域性建筑的思考。郑孝燮先生忆文物与名城保护;周维权先生谈中国园

城市时代的遗产管理:历史性城镇景观及其方法.pdf

本书对历史性城镇景观(HUL)及其方法进行实践化的阐述,将这一概念转化为一整套操作上的管理实践。历史性城镇景观方法是一种融合了发展目标的多维度、整体化的城市保护方法。其目标是为了使遗产在当代城市空间中重获生命力,通过调整当代城市发展的政策机制去管理城市发展中出现的空间与社会的变化,使当代对城市空间的干预与遗产环境达成新的平衡关系,从而维持并强化城市特征、提升城市空间和生活品质。本中文版在悉数收录了

中国建筑口述史文库(第三辑):融古汇今.pdf

本辑分为近现代建筑教育、当代建筑设计实践、遗产保护与传统匠作、口述史工作经验交流及论文、历史照片识读五部分,分享建筑口述史的工作成果与经验。其中包括伍子昂、董黎、李道增、黄报青先生建筑教育人生;高亦兰、黄承元、来增祥教授留苏经历;王福义、李道增、费麟、马国馨、刘叔华、刘塨先生的建筑实践;河北磁州窑大师魏启山与刘立忠、四川夹泥匠人李国锐、广东英石工匠邓建才,以及马来西亚造墓师洪亚宝与李金兴的讲述;山

生土类建筑保护技术与策略:以井冈山刘氏房祠保护与修缮为例.pdf

井冈山地区有丰富的生土类建筑遗产资源,本书为井冈山大学与同济大学联合研究成果,围绕井冈山地区典型案例“刘房祠”展开,依据遗产保护的理论,建立井冈山地区生土建筑遗产的价值评估体系,分析了生土建筑材料的性能特点、病害机理,并通过大量的检测和实验,最终找到可适用于井冈山地区环境的生土类建筑遗产进行保护和修复的有效技术手段,从而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该地区生土建筑资源的保护修复工作流程。本书融理论于实践,图表丰

上海历史文化景观孤岛的保护与利用.pdf

上海的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已经被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区所割裂、所蚕食、所包围,呈孤岛状态。为了追寻上海城市现代化进程和历史文化保护两者间的理想平衡点,笔者提出把上海的国家级和上海市级的文物保护单位作为历史文化景观孤岛,来研究它的保护和发展的诸多问题,进而提出有关保护和发展策略。本书以上海历史文化保护遗址所形成的历史文化景观孤岛为研究视角,从孤岛的形成、上海历史景观孤岛的现状、孤岛群的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