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

耕地地力提升与化肥养分高效利用 孙波等 著.pdf

我国耕地土壤类型丰富,但地力水平区域差异巨大,必须因地制宜,协同消减土壤障碍和稳定提升耕地地力,在长期和区域尺度上实现化肥养分的高效利用。本书针对我国主要农区的典型土壤类型,从时空格局、消障促效、培肥增效和模式集成4个层次,评价了地力水平与化肥养分利用效率之间的定量关系,揭示了土

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研究.pdf

耕地区际协调保护是实现耕地非农化与耕地资源保护的双赢的主要途径,对我国经济增长和耕地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研究中根据现状确定耕地保护目标责任、根据耕地价值确定补偿价值标准难以起到激励耕地保护作用的不足,本书提出了基于布局优化的耕地保护区域补偿机制:在保证全区域粮食安全的前提

耕地质量禀赋、要素投入与产出效率.pdf

在国家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背景下,本书采用跨学科协同研究方法,从考虑生产要素投入和不考虑生产要素投入两个维度对耕地质量禀赋影响粮食生产开展研究。基于农作物生产潜力视角测算了我国耕地产出效率,评价了我国耕地生产性功能,分析了耕地质量禀赋对粮食生产的影响机理,考察了生产要

贵州坝子土地利用变迁与耕地保护.pdf

本书以贵州省坝子尤其是万亩大坝土地利用变迁过程中的耕地演变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贵州省坝子的土地利用构成类型、土地利用变化对坝子耕地景观格局的影响、坝子与周边山地的土地利用耦合变迁、坝子耕地演变对可达性的响应、坝子土地生态安全和坝子耕地保护对策。

贵州省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参数 李龙波等 著.pdf

《贵州省耕地土壤地球化学参数》以贵州省耕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评价 454431个表层土壤样品数据为基础,按行政区、土地利用类型、成土母岩类型、土壤类型、成矿区带、流域单元等不同统计单元对耕地表层土壤地球化学参数进行了分类统计,建立了贵州省耕地土壤地球化学系列参数。统计指标主要包括有

广西“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模式理论与实践研究: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途径.pdf

内容简介本书对广西“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政策演替与形成过程进行系统梳理,由农民自发到经营主体主导,再到产业导向型的优质“双高”(高产高糖)基地建设耕地整治模式,并对不同整治模式的背景、内涵、形成过程、实施程序、实施模式进行总结分析。研究各个主体在参与“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各个环节

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研究.pdf

本书以构建有效的耕地保护补偿机制、提高耕地保护效率、保障土地财产收益公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区域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分析国内外耕地保护补偿相关理论和实践基础之上,界定耕地保护补偿实质,首次全面构建我国耕地保护补偿机制的理论指导体系;应用资源价值核算方法、机会成本理论、意愿调查法在不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以下与毛泽东等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法不符合的是(  )。

1931年2月,毛泽东进一步总结根据地土地革命的经验,要求各地各级工农民主政府发布公告,明确规定农民已经分得的田地归农民个人私有,可以自主租借买卖,别人不得侵犯。毛泽东和邓子恢等一起制定了土地革命中的阶级路线和土地分配方法。以下与毛泽东等制定的土地分配方法不符合的是(  )。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耕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2017年真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大量农民转向非农产业,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现象日益普遍,农业经营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截至2016年6月,全国家庭承包经营耕地流转已超过30%,流转土地4.6亿亩。当前,为解决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人不再耕地,种地的人又没有相应权利这一突出问题,我国在深化农村改革方面做出的重大制度创新是(  )。[2017年真题]